隨著現代社會對建筑環保性能、健康標準、數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不斷升級,綠色建筑開始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近日,上海、安徽、江蘇等地在內的多個地方政府均頒布相關政策,加大對綠色建筑的補貼力度。業內人士認為,綠色建筑有望迎來發展黃金期。
所謂“綠色建筑”,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期內,節約資源、保護環境、減少污染,為人們提供健康、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,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。
“綠色建筑集節地、節水、節能、節材和環境保護要求于一身,是建設”美麗中國“的重要載體,裝配式建筑是一種可以實現這種理念的很好的建筑形式。”在日前舉行的上海市寶山區建筑節能宣傳周活動上,君道住工有關負責人說。
按照《“十三五”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》對“2020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15%以上”的要求測算,2020年裝配式建筑市場規模將超過2萬億元。
據其介紹,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僅6%左右,距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《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》中提到的“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%”的目標,增量空間巨大。
此前動工的上海市寶山區美羅家園大型居住社區04單元0414-01地塊動遷安置房項目就是中國五冶踐行綠色建筑的實踐。據悉,該項目位于上海市寶山區羅店鎮,是上海市重大民生保障項目之一。
“本項目住宅采用裝配式建筑技術建造,建筑單體預制率不低于40%,屬一星級綠色建筑。”中國五冶相關負責人介紹,該項目通過優化管線排布、安裝節水便斗、大規模應用LED燈帶照明、再利用建筑垃圾、設立噪音和揚塵監控等,充分實現了節能目標。
除了傳統大型國企,多家建筑企業近年來也紛紛轉型發力節能建筑。如西安永安建筑果斷放棄了膠粉聚苯顆粒,投資1500萬引進了當時全國首條進口硬泡聚氨酯保溫裝飾一體化生產線;富力地產近年也與麥克維爾合作,使用其高效的離心式冷水機組和熱回收系統末端技術。
近日,上海市住建委會同上海市發改委和上海市財政局,制定了新一版的《上海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示范項目專項扶持辦法》(滬住建規范聯〔2020〕2號),進一步推進上海市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的相關工作。
相較于2016版,本次的辦法新增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項目重點扶持、調整裝配式建筑示范項目補貼方式,同時完善了專項資金審核程序。
業內人士指出,建筑能耗占社會消費總能耗的30%-50%,能源緊缺、環境污染逐漸成為影響世界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。在世界性能源危機和環境污染的背景下,城市建筑從傳統的“高消耗型發展模式”轉向“節能環保型模式”,已成為新的趨勢。
本文來源:大同日報
熱線
關注
置頂